《虞美人》读后感

时间:2023-01-24 23:42:48
《虞美人》读后感

《虞美人》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读后感1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虞美人·听雨》。蒋捷是南宋末年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郁郁寡欢,退隐江湖,栖息于太湖中的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劫,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有道是“物感于心,情发于衷”。蒋捷以敏锐的艺术触觉,深入到每个事物、每种境遇难以触摸的地步。到老来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的蒋捷,从伴随人一生始终的风雨中,提炼了“听雨”这一典型情景,融为富有韵味的诗境--就那么几十个字,三次听雨,概括了人的一生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尤其是到最后僧庐下听雨,寥寥“一任”二字,便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写到了无法言说的极致。

人生的境界如此纯美,而这种境界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悲欢离合是人生永远的主题,恩怨 ……此处隐藏1573个字……又怎会年仅42岁就草草地绝了笔?他留给我们的,是政客用鄙夷的嘴角吐出的“亡国之君”“昏庸无能”的不屑,是文人用心品读出的无尽悲凉,更是一个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中帝王”的旷世才情。他,该更羡慕那平平淡淡的文人吧?远离了人世纷繁,远离了国事困扰,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腥风血雨,独自守着一份宁静,泛舟湖上,吟诗作对。乘着清风,伴着明月,踏着花香,唱出人生的醉意与惬意。这,该正是他所向往的吧?多少个夜晚,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啊,何时才能去到?多少个白昼,那个心生烦厌的宝座啊,何时才能远离?

坐着,闭眼,静静地听《虞美人》。实在佩服邓丽君前辈竟可以将其诠释得如此尽致淋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往事,或许不是在位时期的锦衣玉食,或许不是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或许不是与大小周后的飘逸爱情,却恰恰是他无忧无虑的童年,托腮沉思的少年,即兴作诗的青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看见他了!只身一人,在沙地上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一步一步拾级而上。用手拂上石壁,什么时候,在它的夹缝中,竟早已杂草丛生?抬头凝视铁柱,什么时候,它竟已锈迹斑斑,失了威严?轻轻推开木门,什么时候,它竟已落满尘埃,无人造访?这是他与大小周后诗酒做伴,嬉闹玩耍的地方啊!而如今……

转过身,偌大的庭院,竟毫无生机!一株梧桐,寂寞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凋零。见证了两段美丽的爱情;见证了一代君王的沧桑变化;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它累了,厌了,倦了。所以,它只是静静地,默默地,悄悄地,隐在记忆里。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错位人生,写就千古悲情。错!错!错!

《《虞美人》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