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

时间:2023-01-24 23:38:21
核舟记教案3篇

核舟记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舟记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核舟记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说明结构。

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说明语言。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说明结构。

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难点

借助丰富的想像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教学过程

我们能领略到古代微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归功于作者魏学的说明。他是怎样成功地介绍核舟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探讨的内容。

[老师出示核舟的挂图]

给学生设置操作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至理性的思考。新鲜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参与热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清晰,让学生自主查找阅读、思考,并进行阐释、归纳出结论,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1)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堂充满生命力。(2)鼓励学生对课文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过 ……此处隐藏6348个字……”,再介绍上面的题字、篆章的内容、大小、颜色。

(2)哪些地方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用比喻的方法再次表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3.第三部分(7):对“核舟”总结、评价。

(1)作者是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的?

——从统计入手,进行总结。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罗列“核舟”上所刻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以显示“核舟”容量之大,接着用“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核舟”体积之大,对比中突出了工艺之精细、奇妙。最后用“嘻,技艺灵怪矣哉!”的赞叹收束全文,点明中心。

三、总结全文:

全篇仅400余字,却紧扣“核舟”奇巧的特点,把上面雕刻的复杂琐细的物态述说得精细详尽,活灵活现,使人一目了然。不仅完美地再现了“核舟”的形象,而且有力地表现出雕刻家王叔远的聪明才智,绝妙技艺,表达了作者对他及其作品的赞美之情,足见文章结构的严谨、精巧和语言的准确、精练,不愧是古代说明文的精品。

四、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二、三

2、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四课时

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 熟读课文。

2. 进一步学习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

3. 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4. 背诵全文。

教学步骤:

一、朗读全文

二、学习准确、简明的语言

三、分析练习并学习制作词语小卡片(附后)

四、指导背诵

要求: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核舟记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