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1-24 23:43:24
【必备】科学教案4篇

【必备】科学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此处隐藏3338个字……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度: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师;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演示实验1: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问: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有

现象:反应前溶液无色透明,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

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师:在这个变化中,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是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

出示:发黄的落叶,与绿叶做对照

提问:你知道叶子为什么会发黄吗?

生:落叶的黄色是由于缺含镁的无机盐或温度不适等因素引起叶绿素不能形成的造成的。

师:从这两个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变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投影:图1-7 钢铁厂的高炉

分析:铁在高温下熔化变成铁水,状态发生变化,但物质的组成本身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2: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

问:细铁丝在形状变化中,发生的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属于物理变化。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如。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

《【必备】科学教案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